2016年下半年至今,中國家裝行業從來沒有過的熱鬧,像歐洲人發現了美洲大陸一般,各路老牌資本主義列強,乘著大小戰艦,殺入開來。 萬科,海爾,金螳螂,洪濤,亞廈,廣田..... 資本帶著動輒千萬上億的資金,還有各種扛著互聯網思維大旗的經營模式o2o,f2c,b2c,b2b....各種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思路“低價”“縮工期”“產業工人”“去中間化”.....好像一夜之間行業中的傳統家裝企業已岌岌可危,每天家居圈里都在上演著“狼來了”的故事??傊髀焚Y本都在做著同一個夢,大家居產業每年4萬億的市場容量,撬動1%也是年銷售額百億的巨無霸企業。互聯網時代,家裝業未來將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?
一、去中間化成為必然
無論是“去中介化”還是“去中間化”雖老調重彈,但不得不承認,互聯網使得信息更加透明,供需多方信息更加對稱這是必然趨勢。這將嚴重擠壓中間層的利益空間,因此用戶將得到更為實惠的產品和服務。
家裝企業內部及外部的中間層將越來越少甚至消失。設計師,項目經理將沒回扣可吃,大批經銷商會出局。
家裝行業是低關注度行業,家裝也是低頻次、嚴重信息不對稱的消費行為,普通消費者對家裝沒概念,對材料、工藝、工期、費用很難通盤了解,通常情況會求助裝修公司或設計師、工長等角色,中間往往存在層層加價或吃回扣之類的問題,而利益鏈條上的各家其實掙了不該掙的錢,也沒有盡到責任。在互聯網大時代背景下這種現象一定會被顛覆。例如:對內家裝企業可通過信息技術和組織優化逐步的淘汰類似“項目經理”角色的中間層, 家裝中的建材渠道的“去中間化”從工廠到消費者的F2C是必然。
電商的本質就是銷售,就是去掉層層扒皮渠道消耗,家裝電商的崛起讓中間層的“經銷”生意越來越難做。
當然要完全解決這一問題,就要解決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服務問題,因為傳統家裝依賴渠道的設計,成交,物流,安裝,補退貨等環節,只有自己完全解決才能實現去中間化,核心問題是要算賬“高成本如何通過量產去分解”
當然,在經銷商和廠家眼里,家裝企業也是“中間商”,所以到底誰革誰的命,還是打破行業格局建立“新家裝生態圈”這一切還需要時間去驗證。
二、綠色家裝是大趨勢
柴靜的“穹頂之下”讓全民重新關注生存環境,然而室內環境的污染實際上比室外環境污染還要嚴重,因為“皮之不存毛將焉附”。大川在多年來常借助媒體呼吁“中國家裝環保問題比中國食品安全問題還要嚴重!”。近幾年裝修出現的甲醛、苯、二甲苯、輻射等環保超標,造成流產、致癌、白血病等環保問題越來越多地刺激消費者的神經,誰都需要環保,舒適,健康宜居的家。
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是行業立足之本,從裝修設計入手,設計不能再一味的追求奢華,堆砌起來的實際上都是“累積式的污染”。大環境已被嚴重污染,人們越來越追求小環境的環保健康,舒適宜居,追求人性化,回歸自然。
三、家裝行業“定標準定天下”
從行業發展方向看,行業一定是集約化與規模化發展,可復制化是必然,家裝企業只有標準化才能可復制化,簡單點說:“要想成為肯德基,就得先把一個雞腿要炸1分鐘08秒這件事標準化掉,下步才能復制,未來才可能規模發展”。從家裝行業出發采用預制標準化模塊,提高裝飾施工效率,減少對現場的環境污染,降低裝飾施工成本。像搭積木一樣造房子、像造汽車一樣做標準化模塊化裝修,將是一種趨勢。
施工的標準化將不是大問題。制定施工工藝,工法標準及管控流程,將更好的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。
裝修設計能否標準化?用戶的喜歡是個性化的,似乎標準化可能性較小,然而是有操作性的。理論上,可以通過互聯網大數據計算對不同層次主要潛在用戶人群分析,設計出滿足80%用戶的偏好設計出相關的產品,并且進行標準化生產,20%留給個性化需求,也可以理解為“輕裝修,重裝飾”或“標準化產品,個性化組合”。
另外精裝修產業的下一步放量,也是需要標準化來驅動,歐美日等國家已經在“住宅精裝修產業標準化”有了成功的可借鑒經驗。
四、住宅精裝修產業必然標準化
“住宅精裝修產業標準化”是指在設計建造房屋時,考慮到上下游配套的標準化統一,這包括:標準化設計,標準化材料,標準化施工,標準化產品。
五、高端設計私人定制依然是重頭戲
客戶要好的家裝設計,好設計實際上難定標準,就像每個人喜歡的顏色各有差異一樣,說白了再屌絲的客戶也不希望到了你家就像到了我家,所以家裝要滿足客戶個性化,絕對的個性化要付出相應的成本,每個消費者都懂。消費者追求個性,追求獨特差異的按需定制是家裝行業的一大特點。定制與標準化是對立統一的,大量個性化需求中隱含共同的元素,可以標準化。標準化也可以對一類或一群人進行專屬(帶個性)標準化。
